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短篇小说 > 人生故事 >

温家庄笔记(2)

时间:2014-07-28  阅读:  作者:石凌

  当很多人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品着香茶咖啡却牢骚满腹时候,并不知道,在广大农村,还有像史宏芳一样的民办教师,一个月拿着七八百元的工资,却一直默默地坚守在山村小学里。

  史老师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他那微薄的工资如何养活一家人?谈及具体生活,史老师无奈地搓着双手,淡淡地说:“平常省吃俭用吧。一年种十亩玉米、养两头牛落个牛犊子卖上三四千元添补家用。如今,我女儿正上大三,学费全靠助学贷款,儿子正上高二,我只能指望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好让日子继续下去。”

  要是这几个孩子上了二年级,就得到较远的地方继续上学。如果村里再也没有孩子听史老师讲课,他打算干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史老师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他说:“如果转正无望,我就回家帮娃娃他妈种庄稼,喂牛驴吧!”

  显然,史老师不需要我的廉价同情。

  慎独!自足!沉静!这些被滚滚浊流冲淡的君子品性,在这位山村民办教师的身上很好地保存着。

  •   3.马文书的一天

      温家庄十几户人家,分散在山坡和川道里,三天时间,我差不多走访了这里的一半人家。很多人对我这种拿着俸禄的驻村干部心怀芥蒂,我不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几乎都远远地看着我。山村的冬天,时光仿佛停滞了一般。这里没有网络,到了第四天,我便有些心慌,很想去外面走走,但温家庄距离乡上还有十多里土路。“赵老三”告诉我,一般人家都有摩托车,要是有人得了大病,叫一辆出租车得花五十元钱,就是这个价位,司机还嫌路不好不愿意来。马文书的昌河车是村里唯一的出租车,只要他在,人们有事都喊他。“赵老三”提醒我,马文书可是村上的大忙人,我要是出去,就得早早跟他联系。

      第五天清晨,我在鸡鸣声中醒来,抓起手机看时间,七点刚过,天窗还没透进亮光,我犹豫着该不该给马文书拨电话,这时候人家是不是还在梦乡呢?思虑再三,还是摁下了电话,第一遍打过去,他果然没有接听。正当我为打扰了他的美梦而惴惴不安时,马文书把电话回了过来。他说他刚刚送了一个人到车站,准备往回赶,刚才车响声大他没听见电话。送了人往回赶,还不到八点哩!

      马文书说,鸡叫二遍时,他就被头边的手机吵醒了。电话是孙家沟的孙学娃打来的,孙学娃说,他女子在西安打工,前天回家看望他们,今天要赶回西安,让他开车过去送她到乡上搭长途汽车。挂断电话,正是凌晨六点,距离第一趟车发车还有近两个小时。他赶紧起床,架上火盆熬罐罐茶。点着玉米芯,喝了两杯罐罐茶,浑身热火了,他就开车去孙家沟接了孙学娃的女子赶到乡上。“她刚上了车,街上冷清得很,我过会儿就回来,中午还要动员女人到卫生院做妇女病检查,我走的时候喊你。”挂了电话,我听见村里的鸡鸣声此起彼伏。鸡叫四遍,太阳就冒尖了。这里家家养鸡,周边的贩子常到村里买土鸡蛋往外贩。如此嘹亮的鸡鸣在别处早已听不见了。来到温家庄,我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塬上的村庄也是驴欢马叫鸡鸣狗吠的情景,如今,很多村里听不见一声鸡鸣,更看不见一头牛马。如果要找山村活化石,温家庄绝对是一个标本。

      屋里实在太冷,我又爬回炕上等待马文书。约摸半小时后,老妇人推开门叫我吃早餐。此时,“赵老三”还没起床,我说再等一会儿吧。老妇人说,他这习惯一辈子了,谁来也改不了。我只得跟着她走进堂屋,靠着火炉,吃着烤馍,喝着罐罐茶,听着“赵老三”讲马文书的掌故,时间倒也过得飞快。

      “赵老三”说:“别看乡村干部一大堆,村里的事儿十有八九是拴明(马文书的名字)一人干的,计划生育、合作医疗、低保……现在不是还有养老保险么,一大堆表格,我看了都头疼,他那驴娃子天天走东家串西家,被人骂一顿还嘿嘿笑着……”马文书我在村部里见过,四十多岁,目字形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头发乱蓬蓬的,活似树上的鸟窝,一件棕红色的皮夹克上落满了土,搓着手走在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后面,见人总是笑眯眯的。

      大约十点钟,马文书推开“赵老三”的家门走了进来,跟“赵老三”开了句玩笑,就接过老妇人递上的罐罐茶,坐在炉边的小凳上喝起来。他边喝边跟我们聊。他说,送了孙学娃家的闺女赶回来,他就去沟里挑水,水缸还没挑满,就接到了李支书的电话。李支书说,县上培训果业技术员,乡上通知他参加,他得赶到乡政府集合,让马文书赶紧开车过去送他到乡上。于是,他放下水桶又跑了一趟乡上。我插话说,去乡上应该喊上我。马文书说,早晨天太冷,他过会儿要带村里的女人到乡卫生院做妇女病检查,可以带我一起去。

      “去乡政府的路上,李支书还叮嘱我几件事儿:妇女病检查,乡上给温家庄分配了三十个名额,一个社至少得去五个,这个数字一定要完成。到了年终,该统计的表册、该上报的材料要抓紧整理,不要因为这事受领导的批评……把李支书送到乡上,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凭我一个人动员,跑上整整一天,也跑不完全村。我把车停在村部,就给各社的队长打电话,让他们务必配合乡上的工作,给各家各户把话捎到。”一口气说完工作,马文书叹了口气,接着说,“你说这人真是不知好歹,国家政策好得不得了,免费发药哩,还不积极。这几天,李院长见我就催,让咱们赶紧去乡卫生院报销门诊药费,我见人就说,有些人还不积极——”马文书边喝茶边发牢骚。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留守的老人和婆娘要么不识字,要么不知道怎么领取门诊药品,每催一个人,他还得耐心解说半天:带上户口本、合作医疗本、交费条据……去乡卫生院找大夫开药。

      我问马文书,为何不去外面打工,像他这年龄进了工厂,一个月少说也能拿到三千多元。马文书说,他以前打过十年工,如今儿子大了,学了汽车修理,在杭州打工。家里庄稼活儿,女人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留在了村里。他儿子嫌温家庄交通不便,娶个媳妇彩礼十多万,要在城里买房。“城里媳妇不贵,房贵着哩……”

      村庄的秘密只有村庄的人清楚,对于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而言,今天跟明天没有什么区别,天气好了,他们可能克服困难去街上转转;天气不好的时候,即使你跟他说天下掉馅饼,他也未必就会动心。“赵老三”的女人告诉我,她有十多年没去过街上了。

      聊着聊着,马文书把话题转移到“联村联户”上。他说,对于温家庄的发展,他有很多想法,一直想跟上面的干部说说。温家庄山地多,川地少,耕地、驮水、拉车没有牲口不行。因此,家家养着牛驴,骡马也不少,发展养殖业有传统。但是一家养两三头牛不成气候,形不成市场,吸引不来客商。要是县上能帮着建一些温棚牛舍,他相信温家庄的人一定能养好牛的。温家庄四面环山,如果搞种植的话,最好种植药材,他以前在礼泉打工的时候帮人种过天麻和山药,他觉得温家庄的气温土壤适合种天麻和山药,如果县上能立项,找陕西杨凌的农林科技公司与温家庄签合同,来人指导,天麻和山药种植一定能行得通。另外,县上发展果产业没错,但要因地制宜,比如温家庄这样的山区,种核桃树最好,好管理,而且保证能见效……

      去温家庄之前,我跟大多数待在县直部门的干部一样,认为农民目光短浅、思想僵化,找不到致富门路,只知道出去夯蛮力。听了马文书的话,我为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感到脸红。农村的出路在哪里?农民需要什么?除了把政策带下去,还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马文书把三根卷烟吸完了,仍然没有一个队长给他回电话。“赵老三”的女人把饭端上来的时候,马文书有些着急了。他掏手机看时间,已到中午十二点。

    haiyawenxue

      “赵老三”留他跟我们一起吃了午饭,还是没人给马文书回电话。马文书再也坐不住了。他掏出手机,边拨号边往门外走,我跟着他走上坡头。“赵老三”家的窑盖顶上,四五个老汉蹲在墙角背靠麦草垛晒太阳,离他们不远的一户人家院子里,五个女人围在一起纳鞋底,拉家常,几只小羊在她们脚边“咩咩”叫着走来走去。马文书拍拍他那鸟窝一样的头发,朝院里的女人喊道:“县上给女人免费查病哩,谁要去我拉谁去,不收一分钱路费,乡上还送一袋洗衣粉!”墙角晒太阳的一个男人立即起哄:“我腰痛哩,给我查不查?”他的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院里的女人嘟嘟囔囔,“不去,我没有病!”“要是查出病来怎么办?现在做手术动不动好几万,这个钱你出吗?”热脸碰了个冷屁股,马文书并不恼,他仍然呵呵笑着,对着女人的背影继续做工作,“要是真查出病不是好事么?趁早治疗。国家还报销药费哩。”女人没接他的话茬儿,马文书并不气馁,转身继续动员路上过来的女人。

      我问出来看热闹的一个中年妇女,免费查病,她们为何不积极?她说,查病免费看病就不免费了,去年他们村一个女人查出是宫颈癌,去西安做手术花了十几万,家里的牛和玉米都卖光了还不够。生活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跟她解释,要是没病就放心了;要是真的有病,早一天治疗不是早一天好了吗!在我的再三动员下,她表示愿意去。我们正聊着,过来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妇人,说她老是腰疼,不知查不查。我告诉她,腰疼不能排除妇科病,最好去查一查。她说,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要是真有病怎么办? 下午2:30,马文书才把他的昌河车开到我身旁,车上只拉着一个青年女人,于是,我和另外两个村妇一起上了他的车,向乡上开去。路上遇到两个过路的女人,马文书立即把车停住,把刚刚讲过的话重复了一遍,叫她们上车一起走。那两个女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犹豫了一阵说,时间有的是,要是检查的人多,她们明天再去。

      转眼间,车开到了乡卫生院的门口。检查的妇女在乡计生站排队等候,马文书就把车停在路边等她们。这时,村里出来办事的人见他的车在,都围了过来,有咨询低保政策的,有办理合作医疗手续的,有开证明盖公章的……马文书的车便成了临时办公室。我拉过马文书的包翻了翻,见包里装了各种表册:合作医疗统计表、养老保险统计表、低保户统计表、计划生育统计表……凡是上级部门落实政策的、村里需要向乡政府报送的材料,几乎都在马文书的包里装着。办完业务,马文书少不得跟来人通知:快点去乡卫生院领取门诊药品;养老保险快点交齐,他要向上报表哩;县上来了专家给农村妇女免费查女人病……

    笔记

    共3页
    上一页下一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异客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顾客与商人 虫 儿 飞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因为懂,所以哀 左手握住了右手 一世长安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存在(外三篇) 你答应他了 小妇人 六 沉默的多数派 母亲的智言慧语 六朝文人的戏谑 青墨赠暮云 不能怀孕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