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短篇小说 > 人生故事 >

珍贵的回报

时间:2014-07-13  阅读:  作者:刘文艳

  扶贫是天职

  从上小学的时候就有捐赠的记忆,捐衣服、捐书本、捐文具,给那些边远山区的儿童,脑海中也曾经叠化出那些山区孩子们渴求的目光和兴奋的笑脸。参加工作后,也有无数次的捐款捐物,名目也有许多,抗洪救灾、抗旱救灾、抗震救灾、扶贫帮困等等。近些年除了临时性的捐款捐物外,还有每年一次的固定捐款,按不同时期领导职务不同捐款的数额由几百元到千余元不等,作为对贫困乡镇或是贫困家庭也包括本系统的贫困职工的扶持资金。

  在共产党人心目中,老百姓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人民服务是宗旨。可是,今天我们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还有一些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上,所以,扶贫无疑是我们的天职。因此,捐款捐物当然是自愿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

  当然,我们也想知道自己的捐款捐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也就是款用何处、物落谁家?用现在一句很潮的话说,就是“这捐的东西都去哪儿了?”也听过一些报道,说某某县、乡镇、村干部私分救灾款,某某干部挪用救灾款,甚至将救灾款用于大吃大喝、到高档场所消费,更有甚者用救灾款去赌博。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心中总有些戚戚然。觉得与其这样,真不如将自己的款物直接送到困难家庭,捐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也在所不辞!

  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而且是组织安排的。省委开展了“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组织活动的相关部门工作做得十分细致,为每位领导干部确定了一个贫困家庭作为帮扶对象,并要求领导干部直接与这个贫困家庭联系对接,不得让乡镇干部陪同,不能干扰基层干部正常工作。具体帮扶办法可因地制宜,因家庭情况而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所联系的贫困家庭是朝阳凌源市大王杖子乡小刘杖子村南沟村民组赵恩海家。

  一访赵恩海

  •   接受了这个任务,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内心充满了激情,我觉得一个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一个贫困家庭,既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机会,也给了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亲切接触、尽表爱心的平台。这比不知道具体帮扶对象的捐款捐物更有责任感,更有热情,也更有自觉性。

      在组织确定了联系对象的第二天,我参加了一个重要工作会议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虽然也知道赶到赵恩海家,至少也要六七个小时,可还是怀着一种十分急切的心情,和蔡文君处长一起乘车赶往赵恩海家。当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了四个多小时,晚八点多钟到达凌源市时,夏日的夜幕已经降临。因为路不熟悉,当晚没有赶往大王杖子乡小刘杖子村南沟组,便在凌源市里找了个招待所住下。简单吃了点饭,便打电话给乡民政部门的同志,询问了赵恩海家的情况。民政部门的同志说,他一家三口人,赵恩海腿有毛病,可能在于杖子砖厂上班,媳妇有智障,还有一个女儿,还未成年,大约十四五岁,家里挺困难。

      第二天一早,我们按照民政部门同志的指点,从凌源市出发,去找赵恩海。我们先找到了于杖子砖厂,一位女同志告诉我们:“赵恩海以前在砖厂干过活,因为身体不太好不干了。现在可能是在家里。”说完,她热情地为我们指了赵家的方向。这样,我们一路颠簸,在村子最西头的半山坡上找到了赵家。尽管来前对这个家庭的贫困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当我们走到这个家的门前时,还是有些惊呆了。

      一个不规整的小院,用泥巴和石头堆起半人高的院墙。两个木桩拴着一个用铁丝和木板条捆绑成的门,门用一条链子锁着。院子里有三间破损的土房,房子有窗户,但窗子上没有玻璃,几块撕裂的塑料布随风摇曳着,两扇屋门也没有玻璃,连塑料也没有,任秋风吹打着。

      按照农村习惯,我向屋里喊了一声:“家里有人吗?”过了一会儿,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将头从屋门里伸了出来,没有说话。估计她就是赵恩海智障的妻子。我又问:“你家姑娘在家吗?”她回答:“不知道”,说了这三个字后,呆滞的面部表情再无反应。再问什么也不回答了。没办法,我向村里人打听,找到了村民组组长李淑英,知道赵恩海可能在后山上的地里干活。到了山上,组长就让一个村民亮开了嗓子大声喊:“赵恩海!赵恩海——”,于是“赵恩海”的声音立刻在山间回荡起来。

      村民组长说:“我们先回家吧,赵恩海听到喊了能够回家。”半个小时后,赵恩海和他的姑娘赵晓晶回来了。赵恩海穿一身似黑又灰的棉衣棉裤,走路双腿有点跛,女儿赵晓晶穿上红下蓝衣裤跟在爸爸身后,姣好的面庞流露出淡淡的愁苦。赵恩海打开门锁,带我们进院后,指着堆在院子里的玉米说:“家里有二亩山地,今年粮食收的少,就这些,也就是三百来斤。”

      走进赵恩海一家三口住的屋,仍然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生活状态:屋里的土炕,坑坑洼洼,一块花布遮住半边,那半边就露出了泥土,炕上周边的墙也斑驳不堪。土炕上堆了几条褪了色的花被子,已经补了许多补丁。一家之主赵恩海一脸惆怅,智障的妻子邢彩双目光呆滞,未成年的女儿赵晓晶默然无语。第一次来到赵恩海家看到他们这样的生活状况,心情真是十分沉重。

      我介绍了这次省委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的活动安排,并向他们了解家庭困难。赵恩海带着一脸的惆怅和些许的羞涩介绍说 :“我有严重的风湿病,犯了就干不了活。媳妇三岁得了抽风病,智力也就是三岁孩子水平,什么也不知道,我出门就得锁门,不然,她出去就走不回来。跟她结婚十七年,我做了十七年饭。没办法,晓晶今年才十五岁,也不能上学了,留在家里照顾她妈妈,有时也帮我干点山上的活儿。”

      他停了一下接着说:“说起困难,谁家没困难,可政府没少帮我,我给政府添多大麻烦呀,那年民政给我送来一台电视,我给民政干部跪下了。因为我困难,我还享受着政府的低保。我有时出去打点工挣点钱,也能对付过日子。我没啥毛病,就是有时喝点酒。这回你们又这么远专门来看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说:“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先认认门,先了解了解情况,给你带来了一些米、面、油和水果。以后我会常来,我们共同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些。”他说:“真是非常感谢你。”我说:“你别感谢我,这是组织的安排,是党和政府的关怀。”

    回报 珍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存在(外三篇) 因为懂,所以哀 沉默的多数派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一世长安 你答应他了 不能怀孕的女人 小妇人 六 顾客与商人 左手握住了右手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青墨赠暮云 虫 儿 飞 异客 母亲的智言慧语 六朝文人的戏谑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