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读书随想 >

《腊叶》解读

时间:2016-05-08  阅读:  作者:孙华宇

  《腊叶》是《野草》中别具一格的抒情散文诗,作于1925年12月26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六十期。如其本人所说,《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一首精诚的感爱心灵的独白。全篇纯净平和的基调,温暖亲切的氛围,爱我者对于叶之斑斓的赏析与保存,对将坠的病叶的眷恋与伤感,及对现世生命必将失去的豁达与选择,勾勒出了一个爱人与被爱的前行者的形象。

  《腊叶》全篇四百余字,分三个自然段落。通篇看,一片斑驳的将坠的枫叶成为全篇抒写感兴的主要内容。“灯下看《雁门集》,忽然翻出一片压干的枫叶来。”一段话引出抒情主体。第二段交代了枫叶的来由及对斑驳病叶的回忆,第三段描写重见病叶时的心境及更深层的思绪。引人注目的是全文冷暖色交织的视觉世界及同一个事物的用词变化。下面我们来逐段进行文本分析。

  首先,标题《腊叶》,这个词语显然是指全篇唯一的抒情主体——那一片小小的枫叶,也是鲁迅的自喻。他没有用枫叶,木叶,病叶等其他词语,而是用了腊叶,为什么呢?“腊”不仅交代了晚秋的季节,给人一种冷峻肃杀之感,暗示着外部环境及客观存在的自然律令对事物的影响与残酷制约;并且“腊”字还点明处于生命的末段,给人一种昏黄的、了无生机的感觉,也象征着预感到生命将近完结的鲁迅本人。精炼独到,显现出了作者的用字之妙。

  第一段,“灯下看《雁门集》,忽然翻出一片压干的枫叶来。”

  鲁迅对孙伏园说过,“《雁门集》等等,都是无关宏旨的”,不用深究。“压干”二字带给人一种毫无生机之感。“一片压干的枫叶”对应着“忽然”一词的出现,表示已然忘却的事物重新无预兆的出现在眼前的直接描述,并勾起了第二段作者关于枫叶的回忆:

  •   “这使我记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的了。我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他青葱的时候是从没有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这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我自念:这是病叶呵!便将它摘了下来,夹在刚才买到的《雁门集》里。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驳的颜色,暂得保存,不即与群叶一同飘散罢。”

      鲁迅用了八种有关色彩的词语刻绘了去年的枫叶不同的生存状态,如红色、青葱、浅绛、绯红、浓绿、乌黑、黄和绿等,这些词语无一例外地透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描绘了一幅暖色调画面。着墨尽是浓烈,可以窥见鲁迅偏爱着强劲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把这段关于枫叶的描写分为三个层次,即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分层之前,我们先把握每个词语对生命的诠释:“青葱”代表着朝气勃发的青年时期,象征着上进的年轻的先觉者;“绯红”和“浅绛”是红色系,给人一种持久、热烈、浓厚之感,象征的是纯熟稳重的中年时期;“乌黑”给人以压抑沉重之感,象征着生命遭受的孤独与痛苦。

      “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的了。我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他青葱的时候是从没有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这是第一种生命状态,即正值当年,散发着强劲的生命张力,在众多植物萧瑟凋零的世界中热切燃烧着自己,顽强地反抗着寒冷的外部世界。“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这几团浓绿。”这是第二种生命状态,浓绿还未喷薄出红色的热量就跌落,象征着蓬勃向上的先觉的年轻生命过早陨落,饱含着作者无限的怜惜爱护之情。“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第三种生命状态描写的最为深入人心,“病叶”并不是病恹恹的,而是形残神灼。“乌黑”是鲁迅的专属色彩,正如他那直立的短发一样给人以倔强的印象,“乌”字表现了黑色的程度之深且重,徒添一种面临死亡时的挣扎与抗争之感,既显示了生命的厚重感,又暗示着一股强劲的反抗力量。想象一下,在一片斑驳绚丽中,突然跳出来一双乌黑而明亮的眼睛向世界凝视,这象征了作者热爱生活、向往光明、向往战斗的饱满的生命态度,是怎样的引人深思啊。

      从“叶片”到“病叶”到“将坠的病叶”一行下来的名词代称转变,也显示出作者变化的思绪感受:由鉴赏到怜惜到自况。大概是觉得病叶的生存状态与自身相似,隐约引起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两我的恍惚。从“我自念:这是病叶呵!”“自念”流露出“我”排外的、自伤自怜的声音,“呵”似乎也沾染上了“病叶”之病。“将坠的被蚀而斑斓”既有生命灿烂的颜色,又有死亡之色的死生交融,但“飘散”的死亡阴影无法驱散,只得珍藏在书中“暂得保存”。许是在作者的潜意识中,想要保留自己即将消逝的生命,才有这般自怜感情的流露。鲁迅曾在给徐钦文的信件中说道,“我其实无病。......所以现在不喝酒而少吸烟,多睡觉,病也好起来了。”说明鲁迅并非一味沉湎肉体之苦,而是对现状积极改观,以接受医嘱、注意身体等举来回答与宽慰他人给予的温暖和怜惜。

      第三段:“但今夜它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假使再过几年,旧时的颜色在我记忆中消去,怕连我也不知道它何以夹在书里的原因了。”

      这段的生命状态描写与前一段形成鲜明对比,“黄蜡”和“躺”,一个是接近死亡的颜色,一个是接近死亡的动作,都给人一种油尽灯枯之感,眸子失去了精明的、凝视的努力,这些都暗喻了鲁迅心中明了自己生命将逝的必然结果。“旧时的颜色”总归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去,此时,鲁迅心中对死亡有着清醒的认识,爱我的人们啊,你们对我的保存又能到多久呢,我终归是要逝去。此时鲁迅心中泛起无限悲凉,但感激之心让他坐立不安。“将坠的病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相对,更何况是葱郁的呢。看着窗外,很能耐寒的树木也早经秃尽了;枫树更何消说得。”

      他唯有用短暂与永恒的关系来劝慰着这些“爱我者”,他以参透生死的达观来安慰他人。色彩斑斓的叶只能在短暂的时间中保存,而随着时间流逝,色彩终将消退殆尽,没有永恒的保存。青葱的生命只是会比病叶多延续一点时间,但终将还会变成枯黄的树叶,在时间长河中消逝死亡。因此,不会有永恒的健康和永恒的生命。“更何消说得”,仔细体会一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达观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悲凉与伤感。

      “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的模样相似的病叶的罢,但可惜我今年竟没有赏玩秋树的余闲。”

      鲁迅并未沉寂于死亡的阴影中无法自拔,而是告诫自己和爱我者“不留余闲”。钱理群先生认为,“其实可以视为鲁迅对爱我者的嘱咐:不要再保存,“赏玩”、留恋于我,因为没有这样的“余闲”,还有许多事要做。”“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既不妄求光明,也不恐惧黑暗,而是选择战斗,将短暂的生命活在进行时。他在同许广平的信中写道,“你的反抗,是为了希望光明的到来罢?我想,一定如此的。但我的反抗,却不过是与黑暗捣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鲁迅时时刻刻处于忙碌中,不愿意浪费时间。萧红曾回忆鲁迅在生病期间还是忙着校《海上述林》,印科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鲁迅用实践来证明他选择“不留余闲”的正确性,作为战斗者他一直行走在路上。

      《野草》中几乎每篇都有鲁迅的自喻,而《腊叶》中“将坠的斑斓的病叶”似乎是对鲁迅最全面的诠释了。不同于其他篇章的虚无梦幻之感,该篇具有浓厚的写实性;不同于其他自喻,“病叶”是作者从激愤回归诚爱的状态下由感自怜的,他开始承认自己累了。那独一只灼灼逼人的眼睛在我脑海中一直挥散不去,这大概就是鲁迅的精神魔力吧!同样的,虚无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也告诫了后世所有“爱我者”要活在当下,“不留余闲”。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顾客与商人 小妇人 六 虫 儿 飞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左手握住了右手 母亲的智言慧语 你答应他了 存在(外三篇) 沉默的多数派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一世长安 不能怀孕的女人 六朝文人的戏谑 异客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因为懂,所以哀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青墨赠暮云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