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读书随想 >

“补种甘棠绕屋新,后先循吏总诗人”(2)

时间:2016-04-03  阅读:  作者:杨旭辉

  每次登山临水之后,白居易都会作诗以纪其事,苏州的很多山林丘壑正是因为有了白公的题咏而享誉天下,位于苏州城西南面的天平山即为一例。在白居易之前,虽有茶圣陆羽将天平山上白云泉之水品题为“吴中第一水”,但真正让天平山、白云泉名闻遐迩的还是白居易的一首小诗《白云泉》:“天平山下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诗歌以浅近朴实的文字,将眼前之景和自己参佛之后的人生体会相融相摄,诗人的情感完全贯注于云、水之间,以云、水的悠闲惬意,表达出诗人对“云自无心水自闲”这一人生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发人所未发,引发了世人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至苏州,游览天平山之后,曾先后六次叠韵唱和白居易的此诗,在其第二叠、第三叠的和作中,乾隆皇帝居然如此称颂白居易的诗作:“昔年少傅此题泉,忘世高情只爱闲”,“高人风度缅其间”,“白云泉是白家泉,林色岚光太古闲”,居然把“白云泉”径称为“白家泉”!

  “乐天赏云泉,诗章何历历”,这是范仲淹之侄范师道在《天平山》一诗中对白居易《白云泉》的评价。自从有了白居易的题咏,清泉遂成为天平山的一绝,历代吟咏白云泉的佳作迭出,其中尤以北宋初年的苏舜钦和范仲淹为最,以至于范师道把他们和白居易并列,在诗作中称颂道:“三贤固有名,山亦资辉赫。”(范师道《天平山》)纵观苏舜钦、范仲淹的立意,亦不出白居易融情于自然怀抱的逍遥风神,其造语设境亦一如白居易之清雅淡远,与吴地文化之内蕴、要旨似不谋而合。苏舜钦之《天平山》诗有曰:“在窦落玉泉,泠泠四时雨。源生白云间,颜色若粉乳。……予才弃尘中,岩壑素自许。盘桓择胜处,至此快心膂。”范仲淹的长诗《天平山白云泉》,在景物描写中“复发沧浪吟”,油然而生独善其身的“吏隐”之念,其诗有谓:“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游润腾龙飞,散作三日霖。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月好群籁息,涓涓度前林。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

  在离开苏州以后,白居易对苏州美好的记忆以及深厚的情感也时常在其诗词作品中得以展现。在洛阳的时候,白居易曾饱含深情地写了三首《忆江南》词,这三首词在构思上是各有分工的,第一首词总写苏、杭,第二首词写杭州的三秋桂子,第三首诗则专写苏州。

  精彩的苏州诗咏和惠政,都是白居易留给苏州最为丰厚的精神遗产,苏州百姓士绅自然是深为感念。就在白居易离任苏州刺史的时候,竟然出现了离开杭州时候几乎同样的盛况,全城百姓洒扫街道,遮道跪拜,再三挽留白居易这样的好官。白居易在诗歌中记载了这个感人的场面:“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甿。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别苏州》)白居易的行船沿着山塘河驶入大运河,回望渐行渐远的苏州城,就在苏、杭百姓的遮车、扫径的热情中,白居易深感地方官员的责任重大,写下了这样的感怀之诗:“杭老遮车辙,吴童扫路尘。虚迎复空送,惭见两州民。”(《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怀》)

  白居易离开之后,苏州老百姓自发在虎丘山麓修建了“白公祠”,以此来纪念白居易对苏州百姓所施的善政。苏州的“白公祠”历代都有修建,而且文人墨客都会前往拜谒这位前贤,并饱含深情写下了许多纪念白公的诗篇。在历代题咏“白公祠”的诗歌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用到“甘棠遗爱”这一典故。所谓“甘棠遗爱”,出典于《诗经》。据《诗经》《史记》等典籍记载,传说召公巡行乡邑的时候,曾在甘棠树下问政,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允当,无一失者。召公去世后,百姓深深地怀念召公,就把他当年处理政事时所倚的甘棠树保留下来,不敢砍伐,并作《甘棠》诗,传颂他的美名。在诸多赞誉之作中,姑以清代诗人蔡士芳的一首《题白公祠》为结,作为对白居易一生文学成就、他的苏州情缘以及对苏州民生所做杰出贡献的总结:

  •   补种甘棠绕屋新,后先循吏总诗人。文章声价鸡林贵,香火因缘鹤市春。旧是使君吟咏处,依然兜率去来身。故衫休恋杭州迹,酹酒吴侬味倍醇。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顾客与商人 小妇人 六 存在(外三篇) 青墨赠暮云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虫 儿 飞 异客 六朝文人的戏谑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你答应他了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沉默的多数派 不能怀孕的女人 左手握住了右手 一世长安 因为懂,所以哀 母亲的智言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