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读书随想 >

知识分子的“缺席”

时间:2014-02-11  阅读:  作者:柳士同

  丁帆先生的大作《因为缺少一个“知识阶层”》(《中华读书报》2013年9月25日),是一篇颇值一读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那些沾沾自喜于“如今知识分子的待遇真是大大地提高了”的文化人,读完之后不妨扪心自问——我算得上一名知识分子么?

  知识分子原本是一个外来词,其本义并非是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在丁帆先生看来,“所谓‘知识分子’应该是特指有着强烈个人信仰和独立思想的人文知识分子。”这一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不过笔者稍做一点补充说明,即这里的“人文知识分子”中的“人文”,首先指的是一种精神,即人文精神,而不仅仅是指人文科学的专业。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并非人文学者,但他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堪称无与伦比,实乃真正的知识分子,全世界知识者的楷模。再比如,该文提及的萨哈罗夫,也是物理学家,同样是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还有中国的束星北和黄万里,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水利学家,不都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吗?结论只能如丁帆先生所说,“只要他具备了哲学层面的思考能力和坚定的人文信仰,他才能称得上是知识分子。”

  问题在于,当今的中国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知识分子,或者说究竟有多少专家学者教授,称得上是这样的知识分子?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关部门曾做出规定,凡具有中专学历,或者说,具有某种专业知识专项技能者,均可算作知识分子。在日常话语中,人们也常把“古代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挂在口头。但上述规定也好,说法也好,与前文对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显然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知识分子”的,“传统”如果是指五四以来的传统尚可,如果是指中国两三千年的文化传统,同样谈不上什么“传统的知识分子”。中国古代只有读书人,或者说文人。他们读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仕途,为了功名,与现代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相去甚远,不可以道里计。孔子说得再明白不过,“学而优则仕”嘛!一面道貌岸然地教诲,“谋道不谋食”;另一面又诱导他的弟子,“学也,禄在其中”。于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读书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发财,就成了金科玉律。如今的校长也好,教师也好,不都希望自己的职务职称能与行政级别挂钩么?开头提到的所谓“知识分子待遇”,不正是他们最看重的么?

  钱学森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还有人问,海崖文学网 www.haiyawenxue.com     “为什么中国大陆没有科学大师?”1949年以前连年战乱,1949年之后前三十年政治运动频仍,但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降三十五年来,“如今知识分子的待遇真是大大地提高了”,不仅“食有鱼,出有车”,其工资住房远非一般“白领”可比,况且还有数目惊人的科研经费,或称课题费,可老的少的别说几个什么“大师”或“杰出人才”,究竟有多少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其实,学术腐败并非这两年才有的事,数十亿上百亿的“课题费”,被用来做“工资福利”“吃喝玩乐”“出国考察”“买车买房”等等,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腐败问题得由反腐部门去解决。我这里想说的是,即便是这些课题费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就能出成果了?就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就能诞生人所景仰的“大师”了?恐怕也未必。读书人一旦为功名所累,权力所缚,金钱所诱,还能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么?而我们的专家学者教授若不具备这种自由独立的品格的话,即使给他再多的科研经费也是徒劳。在如此状态之下,中国又有几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称得上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遑论形成一个“知识阶层”了。数千年来,中国的读书人经年累月地围着“四书五经”打转,除了读经、背经、注经之外,还会什么?陈寅恪先生之所以一再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因为它乃是学术研究与科学创新的前提。没有“自由”与“独立”,不砸碎精神枷锁,不彻底解放思想,是根本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对付读书人向来是软硬兼施,镇压和赎买早把他们调理得服服帖帖,不仅心甘情愿地被“倡优蓄之”,还主动竭力地充当帮闲乃至帮凶,哪还有什么“人文信仰”可言?不久前上海召开“人文精神再讨论”的学术会议,相比于二十年前的那次讨论——那次讨论连“人文精神”的概念还没完全弄清呢,就无疾而终了——恰如某位学者所说,人文精神的失落,“今天严重的程度则远远超过了20年前”。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人不讲究批判精神,而是讲究‘通’和‘变’”(《中华读书报》2013年10月9日头版头条)。

  •   民国时期,尽管战乱频仍,偌大一个中国几乎找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但我们并不乏真正的知识分子。如今,尽管专家学者教授四处游说,名目繁多的“核心期刊”和“高峰论坛”更是他们把持话语权的高地,然而,我们又能看见几个真正知识分子的身影,听到几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声音呢?人们常把丁帆先生定义的知识分子称作“公共知识分子”,然而,偏偏在公共领域里,我们的“知识分子”往往缺席。

    知识分子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不能怀孕的女人 异客 小妇人 六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左手握住了右手 虫 儿 飞 存在(外三篇) 你答应他了 母亲的智言慧语 因为懂,所以哀 青墨赠暮云 一世长安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顾客与商人 沉默的多数派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六朝文人的戏谑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