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短篇小说 > 爱情小说 >

大学时期的爱情(2)

时间:2014-08-28  阅读:  作者:王离京

  有位同学于假期外出旅行期间,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红颜知音。他们谈文学、谈人生,一见钟情。后来,就发展成了热恋关系。无奈两人相隔数千里,为解相思之苦,只能频频鸿雁传书。为了爱情,这位同学毕业后,千里迢迢,远赴他乡,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但由于相处甚短,双方在性格、习惯等方面,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婚后的柴米油盐当中,曾经的浪漫就只能靠边站了。磨合无果,两人的婚姻便也寿终正寝。

  还有一位颇具诗人气质的同学,爱上了一位西北边陲的姑娘。两人的恋爱,同样热烈浪漫。姑娘回到西北以后,两人商定先行领证。由于路途太过遥远,交通实在不便,姑娘便把结婚证明寄了过来,让男方找个替身去把证给领了。这位同学就找到了我们班一位好说话的女生,冒充新娘一起去领了结婚证。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那位西北姑娘就变卦了,又把离婚的相关证明寄了过来。无奈之下,我们那位倒霉的女同学,只好又陪人家去办离婚证。因而便有人打趣道:“XXX招谁惹谁了,好端端的一个大姑娘,大学还没毕业,就结了一次婚、离了一次婚。”

  由于当时大学里禁止谈恋爱,所以在校方制作分配方案的时候,情侣通常是不予考虑的。而分居两地,往往又是大学时期爱情的主要杀手。有一对跨年级恋爱的男女生,女生高一级,先行分配到了一座著名的海滨大城市。当得知男生无望分到那儿的时候,女生写来了一封情深深、意切切的信,尽管表示了万般不舍的心情,但其中的关键词,却是“分手”。

  那位男生虽说跟我不是一个系的,但因为是老乡,平素多有来往。他在伤心难过之余,将女生来信拿给我看。我发现,那封信写了有三张信纸之多,每张纸上都遍布疑似泪痕的斑点。于是,我便劝慰那位老乡道:“你也别太生气了,人家姑娘对你还是很有感情的,你看看这信纸,人家可是流着泪写的这封信啊。”没想到他老兄苦笑着怅然慨叹:“兄弟啊,你也太天真了,我还不了解她么?谁知道那是不是她故意洒上去的水啊!”

  对于芸芸众生来讲,热烈浪漫的爱情,其实是一种易碎品,经不起岁月的磕碰。不知是不是因为过于追求浪漫惹的祸,我们年级同学们的婚姻之路,是不那么顺当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年级130多人中,除去三分之一入学前便已结婚的大龄学生,其余在大学期间开始爱情之路的人,后来出现婚变的,竟达20余人次。不管怎么说,这个比例都太高了一些。按绝对数算,都超过百分之二十了嘛。也正因为如此,展现在我眼中的大学时期爱情,并不都有美好的一面。

  •   大学时期的男女们,如果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追求,立足现实,以找对象过日子为目标去谈恋爱,婚姻反而比较稳定长寿。比方说,我们年级有两位相恋的男女同学,双方都来自农村,各方面条件大体相当。而且两人对于分配去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在毕业分配时,两人都提出愿意到分配计划余额较多、相对偏僻的一个地方去工作。对于这种要求,校方自然乐得顺水推舟,也不管他们是否违反校规校纪谈恋爱了。两人后来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过起了小日子,婚姻生活至今和和美美。

      三

      我在大学读书期间,记得好像是《中国青年报》一类的报刊,曾经刊发过一些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那些上了大学就抛弃恋人或发妻的人,被戴上了“现代陈世美”的帽子,成了被批判的典型。

      刚恢复高考的头几年,录取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的早就过了恋爱结婚的年龄段。那时的大学生,属于紧缺资源,很有点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有些人进了大学以后,面对一片全新的天地和诱惑,就有了换恋人或者换老婆的心思了。

      有一天中午,比我们高一级一位女生的铺盖衣服等物品,被一个哭闹不停的女人,抱到宿舍楼下付之一炬。后来我们知道了,那个女人的男朋友,考上大学以后,就把她给甩了,跟那个衣物被烧的女生谈起了恋爱。那女人来学校找了好多次,也没能使自己的前男友回心意转。一怒之下,她便采取了这样的手段。

      见事情闹得有点大,校方不能不出面了。系里给了那个男生一个处分,并且责成他回去妥善处理此事,那男生回家之后,究竟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平息了女方的怨气,不得而知。大家猜测,很可能是花钱买平安了。

      如果说,坚守爱情、忠贞不二,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那么,喜新厌旧、更换糟糠,就是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好也罢、坏也罢,总归都是人性的表现。没准儿人性的后一种表现,更自然、也更有代表性一些。如果当时的大学生们,换恋人、换老婆的行为,只是属于个别现象,我想相关媒体,也就不会连篇累牍地发表那么多文章,大张旗鼓地讨论这个问题了。

      有位跟我关系不错的农村同学,在入校前家里就给他订了亲,还送了女方彩礼。在报章热烈讨论这个问题的那段时间,他很是苦恼,夜里咯咯吱吱、翻来覆去地压床板,白天无精打采、唉声叹气地茶饭不思。人有了苦恼,是需要倾诉对象的,否则,非憋出毛病来不可。于是,某天他就跟我说,他对订的那门亲事有些不情愿,但又下不了决心退掉,破费些彩礼倒在其次,他实在不愿戴上一顶“现代陈世美”的帽子。首鼠两端之际,就让我帮他出出主意。  在这方面,我本无发言权。一张白纸,没有啥经验嘛。但是经不起别人捧,咱自然也得煞有介事一番。我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不担“现代陈世美”的一时骂名,换回长期婚姻不适的代价,他自己认为能够承受,那就老老实实地去爱自己的“向阳花”。反之,如果感到实在不能忍受,那就在短时间内当当“现代陈世美”好了,反正也不会被包公给拉出去,用什么“狗头铡”之类的东西给喀嚓了。纠结了一些日子之后,他对我说,准备采纳我“反之”以后的那种建议。换言之,他打算换人了。

      我读大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化”壁垒森严,城市户口跟农村户口有天壤之别。在当时,要想把农村户口办成城市户口,几乎比登天还难。更要命的是,按照那时的政策规定,人们结婚生孩子之后,孩子的户口一律随女方。当时的一些男大学生,之所以甩掉自己的“向阳花”,这大约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比方说,那位跟我说打算更换“向阳花”对象的同学,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好不容易混上了个城市户口,假如跟农村对象结了婚,生的孩子还要为脱离农村而奋斗,那不成了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吗?”

      我有位男同学,表现学习都很好,人也长得高挑英俊,很受女生青睐。于是,就有老乡给他暗中撮合,让他结识了一位其他系的女生。两人接触之后,互有好感,很谈得来。但不幸的是,这位男同学来自农村,并且也跟“向阳花”订亲了。一段时间,他也很是纠结,不敢对那女生明确自己的态度。不久,报上“现代陈世美”之说,又闹得沸沸扬扬。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更加苦恼了。

      一位好事者知道了这位同学的情况之后,头脑一时发热,就写了一篇报道稿寄到了某大报社,并且还真就发表了。那篇稿子中说,这位同学考上大学以后,面对种种诱惑,对农村对象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很高的道德水准,堪称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典范,云云。文章发表以后,在学校里引起了较大反响,写稿同学也因此很是风光了一阵子。但是这样一来,却把那位同学逼得没有了退路。无奈之下,他只能跟那位钟情于自己的女生说了再见,跟“向阳花”对象把“爱情”进行到底了。

      时隔多年以后,那位写稿的好事者谈起此事的时候,很是有些感慨。他说,自己当时出于单纯和热情,写了那篇报道稿,是发自内心地想宣传、表扬一下那位同学,倡导一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想法恐怕有点过于天真了。对于多数人来讲,恋爱婚姻这个问题,是无法摆脱客观环境的制约的。对于当时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人们简单武断的指责更多一些,而缺乏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宽容。

      说到这个份上,我无话可说,只好又拾起了那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老话——理解万岁吧。

    haiyawenxue

      四

      说完了所见所闻的大学时期爱情,该说说我自己所经历的大学时期爱情了。

      说起大学时期谈恋爱的话题,我都会对同学们讲,在找对象这个问题上,我奉行的原则是守株待兔。如果哪只不长眼的兔子,不小心撞到了我这棵歪脖子树上,我照单签收就是了。所以,直到大学都上完了三年半,我在这方面还没有闹出什么动静来。

      表面上风平浪静,不等于内心波澜不兴。咱也是处于钟情年龄段之人啊。要说在这个问题上撑得住,没啥想法,那是扯淡。有同学曾在报上发表文章,点名道姓地说我毛病挺多,不受本系女生待见,所以没人愿意搭理我。说实话,我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太伤自尊了。做人嘛,还是要厚道些。

      对本系的女生没有想法,不等于对其他系的也是这样。比如艺术系、外语系的一些美女,还是很让我为之心动的。这一点,大约是家花不如野花香,抑或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定律在起作用。但我又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那种类型的人,有了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一旦被人家弄个大红脸那就太难看了。于是,只好干靠。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学没多久,一个比我低一级的艺术系男生找到了我,说是要给我介绍个对象。此人跟我是同一个大院的职工子弟,算是个邻居吧,入学前就比较熟悉。见有这等好事,我便问女生为何方神圣。他就告诉我,是他们班一个学器乐的女孩儿。接着,又把她的情况如此如此地详细介绍了一遍。说是如果我有意,就安排我们见见面。

      听邻居这么一说,我立马就明白他指的是谁了。说实话,这女孩儿是我早已暗中心仪的女生之一。学校组织文艺晚会,她常常会登台演出,属于比较知名的人物。她拉琴的时候,那种倩目流盼、神采飞扬的感觉,让人很是深刻。等来靠去,一只自己中意的兔子,竟然就要撞了过来,我的心情如何,自不必说。但在表面上,我还得故作平静,便轻描淡写地说:“见就见吧,成不成也是无所谓的事情。”

      我们的见面仪式,是在一个星期天,一起逛了一圈孔府孔庙,看了一场电影。为了见这次面,我付出的成本,是八毛钱人民币,逛园林、看电影,每人门票各两毛。看的那场电影,记得是武打片《少林寺》,当时很热门的。其中小和尚与牧羊女的情感,以及后来广为传唱的著名插曲《牧羊曲》,跟我们见面的气氛倒是蛮切合的。

      初次见面之后,我们便也偷偷摸摸地开始了在校园内外小树林、庄稼地里的地下活动。到后来我才知道这纯属多余之举。毕业时,辅导员老师告诉我,他早知道我谈上对象了。不过在那个时候,校方头头和老师们,对这个问题已经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共3页
    上一页下一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左手握住了右手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存在(外三篇)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你答应他了 小妇人 六 母亲的智言慧语 虫 儿 飞 六朝文人的戏谑 沉默的多数派 青墨赠暮云 异客 因为懂,所以哀 不能怀孕的女人 一世长安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顾客与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