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网络文摘 >

诗意爱情寓言

时间:2014-09-02  阅读:  作者:浅泠

  不管是第几次读《千江月水千江月》(以下简称《千》),令人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都始终强烈如初。无怪乎一众《千》的书迷中,有叹服于《千》诗意乡土震撼之美的;惊艳笔墨间水乡泽国的丰姿灵秀的亦不乏其人;又或者倾心它的古典写意却诟病主题过于病态依恋的,诸多论点不一而足。阅读原本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前之种种,今之欲言,想来皆源自有感而发,及至论点的异同,都应无碍于更多后来者对作品的探究;相反,多一种论调便是丰盈出另一种可能。如此,笔者方敢于放言谬议,而不至唐突佳作。

  不可否认《千》绝对是一篇值得多角度赏析的佳作,诗意乡土氛围地营造、民俗风情的耐人寻味、笔致的优雅精巧……无一不可做为阅读切入点,但无论那一种阅读视角,贞观与大信的爱情都是读者绕不开的美好。

  作者笔端的爱情(本文的议题将只涉及贞观与大信这一条爱情主线,小说中尚有贞观父母、妗、姨等人的爱情,并不在此篇的探讨范围之内)淡然含蓄,大信与贞观没有浓烈地纠缠,甚至甜蜜的情话也欠奉,有的只是隽永的坚定,相知的确定。但读者又能分明地感知到贞观与大信之间每一次最细微的心动,每一刻最动人的心跳,并随着他(她)们的热烈而雀跃,痛彻而神伤。

  作者赋予主人公贞观的除却自己的家族根源(贞观也姓萧)、成长背景(台湾嘉义布袋镇)之外;甚至对“传统”的强烈归属感(这其中即有对传统文化的归依;也有对家族亲情的旧式浓酽的眷恋;甚至于处世的中庸之态等等)也一丝不拉地移植到贞观身上。

  贞观身上种种传统之美,蹑寻于小说本身,自然是她的故乡布袋镇,她的阿嬷、阿公……再至于外家的种种,对她潜移默化地浸润与熏陶。而作者赋予作品的传统之源,却是小说人物背后阔大的家国,作者曾借书中人物大信的考证提及萧氏的源——吴越之地,布袋镇即是漂零于海外一隅,采撷浓缩后的古老中国的一帧剪影。

  •   某种程度上,贞观集中了所有传统之美,是意象化的古中国之树延展于海岛之外的一袭枝桠,她代言的正是逐渐湮灭的传统之灵;布袋镇是跨海而来的一湾故园之水,浅浅氤氲于海外,滋养贞观这孱弱的“传统”根苗。这样的隐喻从一开始就奠定了通部文本的特质——古朴端和却纤丽孱弱的孤独。

      身在布袋镇时,贞观既感知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她对旧有一切的依恋,正是缘于意识到传统逐渐干涸。离开布袋镇,贞观心里“寻”的意识悄然诞生,且强烈得难于自抑,在台南对凤凰花的敬畏,在台北蹑迹大信的“旧地”(大信的成长印迹),都是贞观寻找传统之源的轨迹。因感知传统之源的萎缩之势,贞观开始下意识的寻找更为深厚的传统之源。机缘之下她与大信相交,大信身上带着与她近似的气息,这个发现令她异常惊喜。贞观的“寻源之路”愈是挫折,唯一的大信就愈显珍贵;也正是对传统趋于灭失的认知,强化了贞观对布袋镇(精神源头)的依恋。

      贞观不由自主地倾心大信,这亦是一种必然的仪式性融汇,她需要将自己孱弱的坚持,交托给强大的大信,她期待与他情感甚至婚姻上的结合,这亦是隐喻作者对传统再造与发扬的希冀。可另一方面贞观又隐隐觉得,大信并非她希冀中,能到达源头的路径。大信的成长之地台北令她兴味索然,并不是她冀望中另一个更广大的布袋镇(台北没有布袋镇的传统之源)。大信的整个生命,除却与贞观重叠的传统之灵外,还有更多现实之属,这个认知令她不安,大信原本的人生规划又是——兵役届时便往外国求学,随着大信兵役将届,贞观的心越来越慌乱。

      回到布袋镇的贞观,亲见阿婆向阿嬷申诉自己不逊的孙媳时,越发意识到传统枯竭之势加速,即使布袋镇也不再复当初的醇然。姐妹出嫁,阿嬷老去……贞观的心再不能安定如初,她的精神栖息之地(也是传统的栖身之地)越来越少,她害怕那个旧式的布袋镇消失,害怕失去大信。

      大信与贞观的爱情,带着一些宿命式的注定,相契的志趣与心性,对人生与世界接近地认知,他(她)们都受到传统教化与滋养,不论他(她)们原本即定的人生轨迹有多相左,这种种难以言传的微妙与亲近,都注定他(她)们不会错过彼此。相遇、相知、相爱不可抗衡,他(她)们不由自主切进对方生命里,惊喜于二人的灵魂契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对方仿如另一个自己,在彼此含蓄郑重(依旧是传统的特质)的对待里,二人的爱情绽放成一朵净美绝丽的花。

      然而,温良灵慧有着所有传统美好的贞观,却孱弱得难于适应“带血”的城市(逐渐失却传统的新世界),她要大信的相契相知来填充自己与日俱增的惶恐。成长于台北的大信却出身商家,现实新世界的种种犀利伤害他,也塑造了他,他要贞观知心妥贴地抚慰,也要贞观成长得与他周遭的生活相宜,他有意识地导引过贞观贴近他的生活,贞观也确曾带给他前所未有的宁定,让他一度以为可以拥有与贞观的完美生活,可惜他(她)们终究在彼此期待的落差里走散。

      与贞观的开端,始于大信的创伤(被鱼刺刺伤),这寓意的巧合彰示了他们日后的爱情关系:对大信来说,贞观的好是他心里最温柔的依凭,传统铸造出他充盈丰润的灵魂,让他有动力在残酷的世界里行进,可他的世界除了传统,还有现实需要应对。贞观却是那日渐孱弱的传统本身,她只能耽溺其中,无法像大信一般用传统武装内心,又学得新世界的技能,用以拼杀未来。

      最后一次相约,贞观隐隐意识到分离将至,不是她原先预料的暂别,而是她无力面对新世界的预感。大信早就许给贞观未来,贞观是知道的,甚至一度愿意坦然的面对中间辽远的等待,尽管这“未来”看来极端幻美不实。大信病中一月不置一字,只是由头,他要权衡与考验的是贞观独自适应世界的能力。知心于贞观,岂会不知大信心意,她无措慌乱中烧掉信件,乱了心性,失了端和。只因贞观学不会面对城市仍保有“先天的安静”,她下意识抗拒大信的考验,方式便是主动伤害大信,贞观害怕失去大信的爱情,却又亲手终结了这爱情。失去大信,她便只余布袋镇可以遁逃疗伤。

      大信的决绝里,饱含着不下于甚至更甚于贞观的痛,没有了贞观,他的只能带着满心空洞独自面对世界。在贞观的试图挽留和失却之痛里,我们终究不能苛责大信的坚硬,他是独特坚贞的男子,他有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不能怀孕的女人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顾客与商人 一世长安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虫 儿 飞 因为懂,所以哀 母亲的智言慧语 存在(外三篇) 六朝文人的戏谑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你答应他了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青墨赠暮云 小妇人 六 左手握住了右手 沉默的多数派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