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现实之惑 >

中英谈判香港回归纪实

时间:2017-08-31  阅读:  作者:路滔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1997年7月1日,那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热血沸腾的日子。当英国的米字旗黯然落下,鲜红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的时候,就是中国人民一雪百年耻辱的时候。

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高兴地看到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特区经济稳定、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美好现实时,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们。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徐徐降落。9月24日,这是决定香港前途的关键一天。这天上午9点,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会谈一开始,“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先发制人,打出了她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主权牌”。她胸有成竹地说:“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

面对撒切尔夫人咄咄逼人的“主权牌”,邓小平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两句话:“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 接着,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时间可以定在1997年”。但是邓小平提醒女首相不要误会了,到时“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说,如果到1997年还不收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应该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主权牌”输了,“铁娘子”开始晓以“厉害”:中国不是很关心香港的繁荣吗?如果中国收回香港,给香港带来的将不是繁荣,而是灾难性影响,这可是对中国的四化建设不利啊!

    邓小平索性把话说透:即使香港不能继续保持繁荣,对中国的四化建设又会有多大影响?邓小平承认影响不能说没有,但他告诉好心的英国人,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邓小平再次显示出他“把握强硬和灵活间最佳比例的高超才能” :“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中国1997年要收回整个香港,至于用什么方法收回,我们决定谈判。”

    邓小平又开出谈判的时间表,中国正式宣布收回香港,“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会拖延更长的时间。”

    会谈整整延长了50分钟,其交锋程度之激烈,由此可以推测。

    终于,撒切尔夫人出来了,脸色凝重。当她缓步走向大会堂北大门的台阶时,抬头突然望见了台阶右下方的一大群的记者,顿时又绽开了笑脸,扭过头向记者们点头示意。当她走向倒数第二级台阶时,突然一脚踩空,使身体失掉了平衡,栽倒在石阶地上,连手袋都摔倒了一边。

    当天下午,当撒切尔夫人向中外记者宣读声明时,尽管声音一度变得嘶哑,但她仍然坚持一口气念完了声明:

    “今天,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

    整个声明实际上就说了两句话:第一,双方都希望香港能繁荣、稳定;第二,以后继续谈判。

    中国新华社在发布这一段联合声明的同时,还附上了一段中国方面的强硬声明:“至于中国政府关于收复整个香港地区主权的立场是明确的、众所周知的。”

    “访英团”和“上京团”

    haiyawenxue

    经过了将近10个月的“苦闷期”,中英谈判重新开始。

    198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就在这一天,中英两国同时宣布,第二阶段的会谈将于7月12日在北京举行。

    英国虽然不再大谈特谈“3个条约有效论”,但对“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卻是一再坚持。中国政府寸步不让,一再强调:主权和治权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名义上的主权而无实际上的治权,这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是不能允许的。

    9月5日,撒切尔夫人在首相府,召集主管香港事务的大员们,会议作出了一项赌博性的决定:与中国政府打“经济牌”,对中国施加压力。

    “经济牌”未能奏效,英方代表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谈判桌上。于是,从10月19日开始,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了第5轮会谈。11月中旬和12月上旬,又分别举行了第6轮、第7轮会谈。

    在这3轮会谈中,英方无奈何地作出了让步,不坚持“以主权换治权”,却又提出了要在1997年后继续发挥英国的行政管理作用,比如保留一名英国总督。

    中国驳斥了英方的这些说法,不同意1997年后英国在香港扮演任何管理角色。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中国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中国希望在1984年9月前,能同英国达成协议,如果届时还达不成协议,中国政府将单方面宣布自己对香港的方针政策。”

    会谈又陷入了僵局。于是,香港各界人士又纷纷组织“访英团”和“上京团”,通过各种途径向中英两国领导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一般来说,“访英”还是“上京”,本身就表现了某种倾向性:急急忙忙向伦敦跑的,多半是一些一贯亲英的“高等华人”;而“上京团”的社会阶层就要广泛得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心的向背。随着一个个“上京团”的归来,香港人对中国政府的政策,越来越理解和支持,对香港未来的担心和疑虑也越来越少。民心的天平,进一步向中国方面倾斜;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对中国有利。

    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再拖下去,对英国更加被动。于是,1984年1月25日,双方开始第8轮会谈。此后,到4月12日,共连续举行了5轮会谈。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左手握住了右手 存在(外三篇) 青墨赠暮云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一世长安 你答应他了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母亲的智言慧语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顾客与商人 沉默的多数派 虫 儿 飞 六朝文人的戏谑 小妇人 六 异客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不能怀孕的女人 因为懂,所以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