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现实之惑 >

农村“微地名”初探

时间:2018-06-26  阅读:  作者:姬建国

当下流行用“微”做修饰,如“微信”、“小微企业”、“微阅读”等等。只要用上“微”,不用解释,我们立马就知道了它的意思。用“微”的地方,让粗狂变为细腻,使高大转换成精致,让我们操作的对象更加灵活,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方便快捷。以此做参照,我认为农村的一种现象也完全可以用“微”来形容,那就是隐居在农村的一些地名。

当你准备到一个村里去找一个人,到了村里以后这个人下地干活了。问别人去哪里干活了,有人说了一个地名。这时候一个小孩说我知道在哪里,并且主动为你带路,顺利的把你带到了这块耕地里,见到了你要找的人。孩子是靠着知道这块耕地的地名完成了为你带路的过程。而这个村子以外的人初次来到这里,是不可能知道的如此详细。于是,我们便把这个地名归纳为“微地名”。简言之,“微地名”就是在一个自然村所属的范围内,由当地群众命名并且大家耳熟能详的任意一块地方的名字。

根据笔者调查和掌握的情况,“微地名”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范围不一,有大有小。大的可包括一架山,一面坡,或者几十亩耕地。比如“石家坡”,“槐树坪”等。小的可局限在一领席子那么大。比如“扳倒井”,就是一口一平方左右的井,但它却代表着一个方位。二、地型不一。一块平展的耕地,或一个突出的石堆,或一道拐来拐去的沟壑,或一面背阴的陡坡等都是命名的基础。比如有一面坡叫“余家坡”,坡上有三道沟壕,根据每道沟壕所处的位置进行了命名,它们是“正沟壕”、“西沟壕”、“东沟壕”,沟壕含在坡里面,但坡是坡的名字,沟壕是沟壕的名字。三、各地叫法不一,但表现的意思都一样。比如陕北把山沟叫“圪捞”,“咱们两个山圪捞里走”。而湖南则把山沟叫“冲”,“韶山冲”、“炭子冲”等。四、官方难以掌控。在比例尺为几百万分之一的省级地图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地名,这些地名大多数只显示到村或者自然村一级,再小的地名仅仅显示了很少一部分。如果把各地能叫得出名字的“微地名”都添加在这些地图上的话,恐怕得摞起来好几层。因此对于“微地名”,政府也很不好统一掌控。前些年政府办事机构里设了一个“地名办”,有专职人员办公。多年来也只是掌握到村和自然村一级的名字。他们的工作是把各乡镇的村名、自然村名进行了规范,把重复叫的村名统一了一下不让它们再重复。至于往更深更细的“微地名”方面做工作,还不好涉猎。

“微地名”和当地村史一块成长,和居民生存过程紧密相伴。名字是人给命名的,有了居民才会有“微地名”。所以当地的大部分“微地名”都是随着群居而产生,同时部分“微地名”也随着自然变化、人为改造而有所变更。比如有一道沟叫“大沟”,这是一道长期自然形成和有悠久历史名字的沟。可是后来附近建了一个金矿,金矿把“大沟”沟口一堵变成了一个尾矿坝。于是“大沟”消失了,“大沟”的名字变成了“尾矿坝”。

“微地名”彰显着当地居民的智慧和文化,建议也应列为非物质文化范畴。认真分析起来,“微地名”的命名都不是胡乱给予的。也是有一定的不成形规则的。一是根据方位命名。如有一个村庄,往东去有一条路,路边还有耕地,于是就把东头叫“东地那头”。往西去是一个半里多深的大坑,于是把那里叫“西坑”。村庄正对着有一条路,再往前走有一道小岭,于是就把那里叫“前岭”。二是根据自然特点命名。如有一面坡,坡上的土是红颜色的,并且坡也有点陡,于是就叫“红陡坡”。还有一条沟,因为有点狭窄和曲折,形成人与人离得很近时说话对方也听不清楚。于是这道沟便叫“哑巴沟”。另外“螃蟹沟”、“羊爬(人不好上,羊才能爬上去)”、“哗啦崖(常有碎石滚下)”、“溅水沟(有溅水)”等,看了实地对了地名,确实让人感到名字起的很符合情理。三是以形状命名。如“蜗牛岭(长得很像蜗牛的头)”、“牛心山(像牛心)”、“猫疙瘩脸(像猫的脸)”、“龙脖(地形像龙的脖子)”。四是根据标志物命名。如“四棵树”、“桑树岭”、“王家坟”、“大崖下”、“火神庙”、“何家洼”、“蟒洞眼(民间故事传说里面住过大蟒蛇)”等。

  • 中国地域广阔,在广袤无垠的国土上粘合着数不尽的“微地名”,探讨这些“微地名”,对于充分认识祖国这块宝地,对于进一步研究地名文化,对于更深入更细致进行卫星定位,都有重要的作用。(文中“微地名”均为真实地名)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青墨赠暮云 存在(外三篇) 顾客与商人 一世长安 你答应他了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小妇人 六 六朝文人的戏谑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左手握住了右手 母亲的智言慧语 虫 儿 飞 沉默的多数派 不能怀孕的女人 因为懂,所以哀 异客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