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网络文摘 >

永远的三毛,永远的撒哈拉

时间:2016-10-27  阅读:  作者:李菁

  总会有种感觉,与一本书的相遇,命中是有定数的。就好像于茫茫的大漠中,拨开了漫长荒芜,惊现一片无限渴望又无比真实的绿洲,那是身的喜悦,更是心的相逢和欢愉。

  十六岁,我在湖南湘西一个偏远的小镇读初三。某天在学校的借阅室偶遇到了台湾作家三毛的书——《撒哈拉的故事》。仅仅是粗粗翻了几页,喜欢便溢上心头。回到家,不经意间与父亲聊到了对这本书的喜爱。

  那一年的夏天,我顺利考上了高中,父亲送给我一份礼物。打开书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三毛全集,一共十九本,齐落落地立在书橱里。整整一个暑假,我就那么忘乎所以地徜徉在三毛的文字世界里,跟着她书里的故事亦哭亦笑。从未走出过湘西小镇的女孩第一次在纸书间文墨里感受着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那也是我第一次感知到了来自文学的巨大魅力。从此山长水阔,不可收拾地爱上了。

  三毛曾在一本书中写到她因为数学考了零分,被老师在脸上画鸭蛋,并且在操场罚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辍学回家跟着画家顾福生学画,顾老师见她的文章写得很不错,便推荐给了当时的一家杂志。以写字笔代替画笔,走上了文学的道路。这是命中注定。

  巧合的是,我的数学成绩从小也不好,高一开始学习美术,之后以优异的艺考成绩考上大学,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研习的都是艺术。未来虽未可知,但现在的我确是偏离了艺术工作者的路,“如愿”地成为了一名专职写作者。

  •   2013年的下半年,我作为交换生去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研修。我是在去了这所大学之后才知道我深爱的三毛也曾在这儿当过选读生,谈过一场刻骨铭心的初恋。1970年从国外返回台北,三毛回到中国文化大学文华学院德文系教书。在台湾研修的那半年,我还专程找到了武昌街上的明星咖啡屋与北一女中,在这些曾留下三毛身影的地方缅怀她。

      顾城说:“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我们出离不了生活,莫嗔怪命运的流转不定,这一秒与下一秒有什么不一样呢,大概是用以呼吸的眼目口息多了或少了些什么。写作于我,也是命中注定。

      相知的少,也许是我们并未同时处于寂静中。被爱赠我欢喜与忧虑,而去爱,让我获得自身圆满。

      仿佛冥冥中有一股力量,牵引着我顺从我心,而这股力量确乎又隐隐来自于十六岁那年的夏天,一次相逢于心,扺掌而谈的阅读,它将一颗文学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里,慢慢发芽生长,让我有勇气挣脱现实的束缚,去走一条自由、洒脱、丰盈的人生前路。

      十一年后的这年初秋,我已生活在西安。父亲将那十九本三毛的全集从小镇寄来,纸页已泛黄,烙上了光阴的印记,再一次满目热泪,书页翻折触叠,都是梦圆的声音。

      夜无眠的书房里,我重读《撒哈拉的故事》,那一页页用心感知的世界,一个个或喜或悲的人生,依然在故事发生的万水千山之外,让我为之不时悸动。在那些山远夏浅的对话里,我也是在近日才明白内心默然欢喜与疮痍的力量,只有文字才能给。我又成了那个时而忍俊不禁,时而热泪盈眶的人。真正的好书不在乎时光的局促,它会穿越时空的阻碍,冲破心灵的屏障,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腹地。不管哪个年纪去读,都会有爱不释手的理由,并逐渐充盈起内在一直滚烫的力量,而三毛却是我极度渴望却永远逝去的那样一束光。一个演员最开始也许会因为美貌因为才华而引人注目,但能够长久并无惧无忧的走下去,必是自身所带有的好的品质。而一位作家能够持久写下去,不仅仅需要创作,更需要学会生活。三毛的好,好在她的文字,也好在她热烈壮阔的生活方式。

      当慈怀读书公众号的主编陈老师邀请我做领读人,并可以自选一本经典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三毛的经典之作《撒哈拉的故事》。我相信许多文学爱好者都深受过三毛精神上的熏染。想在这美好的月夜,做一些温柔的尝试:我们一起来清清浅浅地重读或始读这本书。读过与未读都是一样的福祉,因为三毛的撒哈拉,是力量的醒在,我足够信任你定会与我读它时一样,如获至宝。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了三毛与爱人荷西共同生活在撒哈拉的故事。书中描写了他们在那片神奇的土地遇到的人与事,那些原始的信仰和现代的进驻,蒙昧的观念和淳朴的人性,野蛮和生动,荒凉和自由,虚弱和力量……这一切,构成了三毛生命中不曾遇到过的富饶之地。

      “我对于异族文化的热爱,就是因为我跟他们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以至于在心灵上产生了一种美丽和感动。我要看看在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人们为什么同样能有生命的喜悦和爱憎。”撒哈拉是三毛的探索之境,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三毛孕育成长了她与荷西的爱,更用真挚的偏爱之心描摹了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那里有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待轻合书页,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默契:撒哈拉,是属于三毛的,在三毛的笔下,撒哈拉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神奇之地。

      《沙巴军曹》里的军曹,一个为所有撒哈拉威人惧怕和厌恶的人,总是“向狼一样盯着撒哈拉威人的那一个”,将自己死去的弟弟,“像对待婴儿”般重新安葬,那是“近乎温柔的悲怆”,是一个万念俱灰的人留在这世上最后的温情,是冷酷外表下最真实的柔情。他身负与撒哈拉威人的血仇,却并没有去复仇,他因为爱,对亲人、对战友的爱,深恨着撒哈拉威人,却在最危机的一瞬,毫无犹豫和芥蒂的用身体救下了仇人的孩子。他炸成了碎片的尸体,却得不到被救者的抚慰。军曹一定不知道,三毛是懂他的那个人,三毛知道,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没有种族,没有仇恨,只有心中对人最真切的善意,和一颗金子般闪耀的心。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描写了很多这样看似平凡人的不凡之心。那也构成了她在荒漠中最深的感动,最深的眷恋。

      巴西里、奥菲鲁阿、沙伊达,与这些人物在一起的三毛走到了时代的风波里。《哭泣的骆驼》中,三毛记录了憨厚机灵的奥菲鲁阿,“眼神专注尖锐”的巴西里,沉静惊艳的沙伊达。记录了他们各自命运中无可奈何的生,记录了他们为他人、为爱人悲凄激烈的死。三毛用最不矫情的文字,勾勒了这些为着理想,不惧向前,又铁血柔情的可爱可敬的人。在三毛的描述中,他们既遥远又亲切,既传奇又真实。

      那里有三毛的出走和流浪,有她细腻的情感和不拘的情怀,自然也有她与荷西的爱情

      撒哈拉的大漠,撒哈拉的月牙,在风清的夜,都是旅人们血液里的不忘。三毛,执拗地用好似要在这里呆一辈子的眼神,向我们讲述了这里略显神秘的日常。三毛走了,荷西也早走了,他们带走了爱情,他们也留下了爱情,他们带走了一个年代,也留下了一个年代。翻开这一页,爱情回来了。可不可以说三毛是我们心中的撒哈拉呢?可不可以说这片沙漠是三毛送给荷西的深情呢?可不可以在三毛的文字间,让我忆起大胡子荷西呢?

    haiyawenxue

      有一段时间,我来回地播放三毛最后的声音,三毛急促、不可压抑的对荷西的深情,让我思考爱情、人生、出走、孤独……爱情,有一种样子,就是三毛和荷西的样子。读着他们的故事,心中总有一种不舍,这么一种珍贵的情愫,何以会这么匆忙的缺席。幸幸的是,三毛留下了这些故事。这些故事,愈久远而愈亲切。

      永远的三毛,永远的撒哈拉。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小妇人 六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青墨赠暮云 左手握住了右手 存在(外三篇) 不能怀孕的女人 虫 儿 飞 顾客与商人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一世长安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沉默的多数派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因为懂,所以哀 你答应他了 异客 母亲的智言慧语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六朝文人的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