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经典杂文 >

论范成大田园诗对现实的开辟

时间:2014-07-23  阅读:  作者:江梅玲

  田园诗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七月》,而在陶渊明处实现了第一次的精神升华。到了唐代王维,田园诗又展现出了别样的风貌,诗、画、禅的交融,其诗风清新自然,意蕴深远。后张籍、王建等人又将视角转向了现实,着力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困苦,意在为当政者敲响警钟。南宋范成大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言:“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范成大就此可以跟陶渊明相提并称,甚至后来居上。”①此处尤值得注意的是钱钟书认为范之前的田园诗是“脱离现实”的。石湖之前的田园世界,是文人士大夫的主观构建与创造,是用以抒发个人情志的。田园诗到石湖,虽也有个人情志的抒发,却是第一次将视角完完全全放在现实生活之中,展现农村劳动和生活的。范成大田园诗对现实世界的开辟,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精神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士大夫情怀与田园生活的结合

  (一)以民为本与“农民”意识

  陶、王等人对田园的描绘,虽有对农事的涉及,但其视角是士大夫的,对田园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的喜爱,更多的是抒发闲情逸致与隐士情怀。张籍、王建等人对农民生活困苦的描写,其视角也是士大夫的,他们看到了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诗歌的创作推动现实的转变。范成大固然也是士大夫,可是其归田的强烈意识,对农村生活的深刻体验,都与之前的士大夫有很大的不同。范成大早年仕途坎坷,一生漂泊不定,但始终心系人民,与农民群体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到晚年,归隐之心更炙,正如他在《公退书怀》中写下的“求田问舍亦何有,岁晚倦游思故乡”,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对村居生活的向往。正是因为范成大的“农民情结”,②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代言体”③的特征,代表作品是其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诗中对农业生产的描述,既是他深入农村生活的真切所得,也表现出了他强烈的“农民”意识,如:

  吉日初开种稻宝,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四时田园杂诗其十一)

  •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其二十六)

      无论是“秧田水”还是“麦秀寒”,都直接与收成紧密相关,是最牵动农民心的自然条件。这与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诗人之所以被农业生产的每一环及其所需的自然条件所牵动,是因其与民生息息相关。诗人生活在农民中间,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十分熟悉,自己也参与农业生产,他与农民之间的感情是紧密相连的,他把自己也当做了村民中的一员。看到“不欠秧田水”的大好形势,看着涨起的水拍打小桥,诗人不自禁地透露出了欢愉之情。而“移秧披絮尚衣单”又隐隐透露出诗人对“麦秀寒”的忧虑。诗人在此的描绘,完全是一个劳作在田间的农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而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老盆初熟杜茅柴”的喜悦,“不奈儿童鸟雀搔”的无奈,“无力买田聊种水”的辛酸,从中不仅可看出诗人对农民的深刻了解,也可看出其以民为本的士大夫情怀。在范成大身上,士大夫第一次展现出了可贵的“农民”意识,这让他的作品拥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二)真实田园与隐逸之乐

      范成大晚年隐居田园,与之前的诗人一样,范成大也通过田园诗抒发自己的闲情逸致和隐逸情怀。但他的田园并非主观构建和创造的,而是致力于对客观的描绘,具有“理性”④的特征。与谢灵运注重自然山水的客观呈现一样,范成大笔下的田园也是真实地呈现。范成大所描绘的一幅幅农村风情画之所以能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与诗人细腻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息息相关,他特别擅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真实的田园世界。他的一部分田园诗将个人的隐逸之情打入到普通的田园生活中去,诗中既有个人情志的抒发,又能道出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改变了田园诗仅用以抒发个人情志的传统,如: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其二)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其二十二)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其二十三)

      第一首诗歌写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感受,先写了整个大环境的变动,春雨一来,万草千花都绽放了。只一句就先声夺人,写出了春回大地的自然力量,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而诗人的视线也由大转小,转到了屋舍后的菜地上,惊喜地发现邻家的鞭笋已经逾墙而过了。诗人通过对“犹”、“过”等动词的运用,将初春的墙边小景写得生趣盎然,颇有趣味。 第二首写晚春时的景致,如丝如尘的细雨正下着,诗人,也有可能是诗人所见的农人朋友们,正煮酒品尝佳酿。牡丹正破蕾绽放,樱桃也熟了,即便是有了落花也不能减却正浓的春意。村居生活中小景致时常能够打动诗人的心,诗人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展现出自然风光之美好。第三首诗歌表现出了隐于田的乐趣。诗中描述了雨后村民迟起,透过窗子看天蒙蒙亮的情景。老人支着枕头听黄莺的叫声,孩子们则开门与燕嬉戏。忙碌的农村生活中的片刻闲暇,充满了乐趣,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诗人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既可能是他个人的亲自体验,也可能是他观察他人所得,既有诗人主观感情的表达,又同样是为他人写心。这两者能够完美融合在一起,不给读者以失真与别扭之感,是两者情感相通的结果,也体现出了范成大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二、生存之痛的刻画与苦中求乐的精神

      (一)饱含血与泪的诗句

      范成大用清新、活泼、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农村风情图,诗歌中洋溢着劳动的快乐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是范成大为诗歌艺术长廊做出的独特贡献,而他更加杰出的成就是他对生存之痛的领悟和刻画。元白等人的新乐府诗歌也注重描绘下层人民的苦难,但是往往添加了许多主观的想象,并添加了许多议论,旨在警醒上层统治阶级。这类诗歌往往缺乏对农民真实生存状况的了解,难以把握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苦难。范成大的诗歌,不但彻底摆脱了田园诗“桃花源”式的理想格调,也过滤掉了主观的议论和刻意为诗的生硬。他以一颗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心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其中包含着血与泪的领悟,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感情真挚,撼动人心,富有生命力。《四时田园杂兴》中描绘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其中有不少都可以看出劳作的辛苦,如: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其十四)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其十八)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其三十)

    haiyawenxue

      在“风浪紧”的情况下还要“从外水种芦根”。在养蚕时节为不惊扰蚕,邻人都小心翼翼,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采桑的时候大家又相逢了。为引水灌溉,“丁男长在踏车头”。这些诗句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劳作的辛苦,生活的不易。农民不但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竭尽全力,还要受到官家的盘剥,如: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其二十九)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其三十五)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其四十一)

      为了缴纳租税,妇女只得连夜织布。也幸好今年蚕桑收成不错,还能留得一些黄丝织夏天的衣裳。可想而知,收成若不好,农民连夏衣也没得穿。而第二首诗中刻画的场景则更加触目惊心。农民采菱已经非常辛苦了,双手流血,形销骨立,瘦得不成人形。穷得已经没有钱买田,只能指望在水上种些农作物为生,而近来连水上农作物也要收租了。这是对无孔不入的压迫和剥削的血泪控诉。而最后一首诗则写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与官家的压榨这双重困境下农民的生存现状,通过对农民生存现状的真实描绘,用农民之口道出了生存中的艰辛与痛苦。诗中没有直接对官府的盘剥的不满和控诉,而是通过血淋淋的呈现诉说了一切。

      (二)农民形象的塑造与苦中求乐的精神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对田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描绘,而且对生活在田园中的农民进行了特别关注。他看到了农民生存的苦难,对他们寄予同情和关怀,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士大夫悲天悯人的情怀。虽有对苦难的描述,但是其诗歌的主要基调还是乐观向上的。农民们虽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农活虽然繁重,但他们却在劳动中找到了快乐,如: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其四十四)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其五十五)

      彻夜打稻虽辛苦,欢声笑语却不住。家家户户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在劳动中也是快乐的。而第二首诗中则体现出了对劳动成果的喜爱之情。农家菜吃起来味道甘美,有钱人家的肉食才比不上呢。范成大还发掘了农民身上的优良品质,在他们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的美好。如: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其八)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其三十三)

    haiyawenxue

      范成大笔下的农民不仅十分勤劳,而且十分好客。第一首诗中就写到了外出拜扫的村民回家在路途中就被乡人招呼去喝一杯酒,突出体现了乡人的热情好客和不拘小节。第二首则写匆匆赶路的人大汗如雨,受到了沿途农家的热情接待,沏一壶井水泡的茶,让客人暂坐在门前的磐石上,在树荫下歇息。民风淳朴,由此可见一斑。虽然生活艰难困苦,但诗人却发现农民们在村居生活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如: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其五)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其三十八)

      第一首诗中写日暮时分老翁参加完春社归来,发现花枝满地,一看就知道是孩子们玩游戏造成的。老人在春社尽醉而归,儿孙在家里调皮玩乐,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第二首写七夕节富贵人家人声鼎沸,而黄昏中的田舍乡村却静谧安详。丁男耕作,妇女能织,不用像天上的牛郎织女一样隔着星河相望,写出了农民夫妇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范成大写出了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了他们身上蕴藏的生命力量,歌颂了他们苦中求乐的精神。

    田园诗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异客 顾客与商人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青墨赠暮云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因为懂,所以哀 不能怀孕的女人 一世长安 母亲的智言慧语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你答应他了 虫 儿 飞 左手握住了右手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存在(外三篇) 小妇人 六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沉默的多数派 六朝文人的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