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文学

海崖文学 > 针砭杂文 > 读书随想 >

浅析《狂人日记》的艺术价值

时间:2014-07-20  阅读:  作者:鲍姝伶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表现出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题材,把目光投向当时的现实社会,将主人公“狂人”定位为“五四”启蒙思潮中的知识分子,不再是传统小说中常出现的勇将策士、鬼神狐仙、才子佳人等一类人物,这无疑是作者在题材领域的新开拓。同时,作者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揭露出这个病态社会的本质与处在这个病态社会中的人。作者在小说的第三则日记中就一语双关地道破这个病态社会的本质是“吃人”。在这里,作者揭开封建礼教中“仁义道德”的表面,赤裸裸地揭露出它不仅仅是对人的肉体的“吃”,更是对人的精神的禁锢和奴役,是一种更加残忍的“吃”法。

  “狂人”是那个时代的早醒者,是进步人士,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对现实、对历史、对自我都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其思想有着撞击人的灵魂的力量。“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没有真的人!”狂人在意识到“吃人”的本质后,并自觉地走上自我反省的道路,这是他的可贵之处。狂人没有局限在思考这种认识的层面上,他还通过实际行动,试图启发那些未觉醒的人们:先是质问那个“年纪不过二十几岁的人”吃人对不对,再是规劝大哥不要再吃人,最后在将要被“抓走”时对那伙人大喊“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在文章的末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中展现的另一类则是大哥、赵贵翁、路人、佃户、陈老五等一群人,他们“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这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他们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也曾有过被“吃”的经历,“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但他们仍旧麻木不仁,认为“从来如此”,但对待像“狂人”这些试图解救他们的启蒙者们,却显现出极其凶恶的一面,甚至想要吃掉他们,这是多么的可怜而又可悲啊!更可恶的是,他们在充当“吃人者”的角色时,常常带着面具,怕被人知晓,一旦阴谋被识破,就会给“被吃者”扣上一个罪名,譬如“疯子”“恶人”之类,希望借此达到“逼我自戕”的效果,如果没有这种最佳效果,也可使他们的罪恶行径得以堂而皇之,像是做好事一般。真可谓“杀人不见血”,手段极其狡猾!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吃人”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撞击着读者的灵魂,发人深省。

  鲁迅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看”与“被看”的情节模式,表现在《狂人日记》就是以狂人为代表的“启蒙者”与以大哥等为代表的“被启蒙者”之间的关系。“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时“他眼睛却看着我”“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都同外面那伙人一模一样”。这种“看”与“被看”得关系,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启蒙者于被启蒙者之间的一种强烈的敌对与斗争性。

  •   从叙事方式上来说,《狂人日记》完全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小说采用日记体形式,没有年月日,更没有阴雨晴,完全按照狂人的心理活动来组织全篇。十三则散漫的日记片断的组合,显得“语颇错杂无伦次”,乍一看,文章显得很“乱”,让人摸不清它到底在说些什么,想表达怎样的主题,但细细品读,就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来。这种错综复杂感显得文章扑朔迷离,可激发读者的兴趣。

      此外,这种写法便于小说更加自由地表现现实世界和揭露人性的复杂,在解读狂人“胡乱”的心理活动中,正是基于这种表达上的某种模糊性,小说对人性的影射作用才能呈发散状,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共鸣与心灵撞击感,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小说——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情节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而《狂人日记》尤为凸显作者的独创性的是,在小说开头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小序,带有文言性质,造成了叙述的多层视角——序中的“余”的视角和日记中“狂人”的视角,让读者在融入狂人自我的讲述中的同时,又可以借助“余”的叙述达到重新认知小说情节的效果,这种角色的切换让读者的心境也一波三折。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也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作者的叙述|(介绍人物、铺陈情节、描写环境等)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间界限分明,而是使作品中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同时,作者将写实与象征等各种艺术手法杂糅起来,让我们体味到他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作者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使得狂人的言语行动完全符合一个迫害狂的形象,但同时又穿插着象征主义的手法,狂人“把古久先生的簿子踹了一脚”,象征着他对封建传统文化的蔑视和反叛精神,但因此就得罪了代表着封建势力的古久先生与赵贵翁之流,“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写实与象征的杂糅,共同形成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控诉,奠定了小说深沉凝重的艺术格调。

    日记 狂人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不能怀孕的女人 危机四伏最新语录 青墨赠暮云 存在(外三篇) 顾客与商人 母亲的智言慧语 异客 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沉默的多数派 虫 儿 飞 因为懂,所以哀 左手握住了右手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爱一个人,与年龄无关 “三严三实”是锤炼干部的“火 六朝文人的戏谑 镇定的石头(外一章) 你答应他了 一世长安 小妇人 六